淅淅沥沥的雨声里,藏着容易被忽略的用电风险:潮湿的空气让电流“窜门”,积水可能变成“导电池”,雷电更是潜伏的“隐形杀手”。别让一场雨变成安全隐患的源头,这份雨天用电指南,帮你筑牢“防电墙”。
水是优良导体,雨天空气湿度达80%以上时,电器表面的水汽会降低绝缘性,让电流更容易“突围”;
室外积水若淹没电线、电箱,原本“安分”的电流会顺着水蔓延,形成看不见的“带电区域”。
雷电击中电力线路时,会产生上万伏的瞬时高压,通过电线传导到家电,可能引发短路、烧毁设备,甚至击穿绝缘层导致漏电。
2024年某省统计显示,雨天触电事故中,30%与雷电感应有关。
家电长期处于潮湿环境,内部元件会生锈老化:比如插座进水后铜片氧化,接触不良易产生电火花;
空调外机被雨水浸泡,可能引发压缩机故障,这些“小毛病”都可能演变成安全大患。
洗完手、擦完澡后,务必擦干再碰开关、插头,尤其浴室要使用带防水盖的插座,吹风机、卷发棒等用完及时断电收纳。
发现电器外壳带电、插座有滋滋声、开关面板渗水,立即断电并拔插头,千万别用湿抹布擦拭!
阳台的洗衣机、窗台的空调外机,雨天可用防水罩遮挡;鱼缸、加湿器等带水设备,远离插座至少30厘米。
雷电时,电视、电脑、路由器等通过网线、信号线导电的设备,建议拔掉电源和连接线(别只关开关,雷电可能通过线路窜入)。
安装漏电保护器(遇漏电0.1秒内断电)、防雷插座(能吸收瞬间高压),老旧小区尤其要检查这些装置是否正常。
别靠近窗户、阳台的金属栏杆,这些可能引雷;也别站在电灯、电暖器正下方,避免雷电击穿设备时被波及。
看到路边积水泛着气泡、有白色泡沫,或旁边有电线杆、配电箱,立即绕行——可能是地下电缆破损漏电,积水已带电。
井盖、路灯杆、广告牌支架等金属物体,雨天可能成为“导电体”,尽量保持1米以上距离,更别伸手触摸。
电箱、变压器、落地电线塔,雨天要绕行5米以上;发现电线掉落,千万别靠近,立即拨打95598电力热线,站在安全处提醒他人远离。
车窗起雾时,用干布擦玻璃,别用湿毛巾触碰车内电源接口;充电中的新能源车,雨天尽量不拔插充电枪,若遇雷电暂停充电。
车辆涉水后,别立即启动,先检查底盘是否挂到电线,确认安全再开车门,避免下车时踏入带电积水。
立即关掉总开关,或用干燥的木棍、塑料凳挑开带电电线。
确认环境安全后,用绝缘物将伤者移到干燥处,若伤者无意识,立即拨打120,同时做心肺复苏。
触电地点、时间、伤者状态,清晰告知急救人员,为抢救争取时间。
【文案】135AI写作,使用请替换
【图片】135摄影图,使用请替换
ID:58045、57996、86706、86691
【贴纸】135编辑器
【排版】135编辑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