秋夜的风带着恰到好处的凉意,拂过攒动的人潮。远处的灯光次第亮起,像被打翻的星河落入人间,将文远大学迎新晚会的序幕轻轻拉开。新生们的荧光棒在手中连成流动的光河,低声的笑语混着隐约的乐声,在空气里酿出甜丝丝的期待。
晚会尚未正式开始,会场已是一片青春的海洋。来自五湖四海的新生们身着印有校徽的T恤,手中的荧光棒随着前奏轻轻摇摆,仿佛是夜空中跳动的星子。
刚踏入会场的新生们,在签名墙上留下自己的名字,每一笔都承载着对大学生活的憧憬。志愿者们热情地递上定制手环,蓝色代表着“探索未知”,橙色象征着“热烈生长”,不同颜色的手环在人群中交织,汇成青春的调色盘。
大屏幕上滚动播放着新生们的自拍视频,有人对着镜头比心,有人用方言喊出“文远,我来了”。这些朴素又真诚的瞬间,让陌生的彼此在笑声中拉近距离,会场里的欢呼声此起彼伏,像是在为每一个崭新的故事鼓掌。
由校话剧社带来的情景剧《文远记忆》,拉开了晚会的第一篇章。舞台上,演员们身着民国时期的校服,重现了学校创办初期的艰难岁月。当灯光转换,现代学子穿着整齐的校服走过舞台,与“前辈”们隔空对视,那一刻,跨越百年的教育初心在舞台上完成了接力。
歌曲串烧环节,瞬间点燃了全场的热情。校园歌手用清澈的嗓音演唱《少年中国说》,“少年自有少年狂,身似山河挺脊梁”的歌词响起时,全场观众不约而同地合唱,歌声里有少年的意气风发,更有对家国的赤诚热爱。
舞蹈《青春节拍》将晚会推向高潮,街舞社的成员们用流畅的动作展现着力量与美感。裙摆飞扬的民族舞社团则带来了《丝路花雨》,敦煌壁画中的飞天仿佛在舞台上复活,古典与现代的碰撞,正如文远大学包容并蓄的校风。
晚会的尾声,校长走上舞台,手中捧着一盏复刻的旧式煤油灯。“这盏灯,曾照亮前辈们的求学路;今天,我把它交给你们。”校长的声音温和而有力,“文远的课堂,不仅在教室,更在每一次实践、每一次探索、每一次跌倒后的爬起。希望你们在这里学会独立思考,懂得担当责任,找到自己真正热爱的事,让青春在奋斗中闪光。”
随后,老校友代表、教师代表、学长学姐依次送上祝福。85岁的老校友颤巍巍地说:“我在文远度过了60几十年,见证了它从茅草屋到现代化校园的蜕变,但最珍贵的,始终是一代代学子眼中的光。”学生会主席则笑着说:“欢迎来到文远,这里有追不完的梦,我们在图书馆、实验室、社团活动室等你们——去闯,去成为更好的自己。”
文字:135AI写作/仅做占位,使用请替换
贴纸:笔格设计ID:17963、135编辑器
排版:135编辑器
图片:来源135摄影图ID:59088、ID:89697