咨询客服
立即升级

校园教学质量教研活动宣传、教育行业、简约通用、蓝色模板

以研促教提质效
深耕课堂育新人
我校教研工作的实践与探索


教育的生命力,藏在每一次对课堂的深耕里;教师的成长力,源于每一场有温度的教研。近期,我校以“解决教学实际问题、提升课堂教学质量”为核心,开展了系列教研活动,用实践探索教研与教学的深度融合,为教育教学注入新活力。


01
锚定课堂痛点

以往的教研常存在“话题散、落地难”的问题,今年我们将“问题导向”贯穿始终。各教研组在活动前,通过“教师问卷+学生反馈+课堂观察”三重渠道,收集教学中的真问题:数学组聚焦“学生几何直观能力薄弱”,语文组针对“文言文阅读兴趣不足”,英语组围绕“口语表达碎片化”展开研讨。

多媒体辅助

每个问题都对应具体的课堂案例,比如数学组教师分享“学生解立体几何题时无法建立空间观念”的教学片段,大家从“教具使用、多媒体辅助、分层任务设计”三个角度提出改进方案,最终形成了“‘模型+动画’双辅助”的教学策略。这种“带着问题来、拿着方案走”的教研模式,让每一次研讨都有明确目标,也让教研成果能直接反哺课堂。


02
激活协同力量

教研不是“一个人的战斗”,而是团队的智慧碰撞。今年我校重点推进“协同式教研”,打破年级和学科的界限,让不同经验、不同领域的教师形成“教研共同体”。

01
教研共同体

教研不是“一个人的战斗”,而是团队的智慧碰撞。今年我校重点推进“协同式教研”,打破年级和学科的界限,让不同经验、不同领域的教师形成“教研共同体”。

02
跨年级联动

在“跨年级联动”中,初一年级和初三年级语文组共同开展“记叙文写作梯度培养”研讨:初三教师分享“中考作文评分标准与学生常见问题”,初一教师结合“刚入学学生的写作基础”。

03
文物故事画

跨学科教研同样精彩:历史组与美术组合作设计“‘文物中的历史’主题课”,历史教师讲解文物背后的时代背景,美术教师指导学生临摹文物纹样并创作“文物故事画”,让历史知识从“书本”走向“实践”。



03
推动成果迭代

01
跟踪机制

教研的价值,不只在于产出方案,更在于让方案在课堂中“活”起来,并持续优化。我校建立了“教研成果跟踪机制”:每个教研组的研讨方案,都由1-2名教师先在班级试点,收集学生课堂表现、作业反馈等数据后,再回到教研组进行二次研讨。

02
情境化教学

比如物理组针对“电路故障分析”设计的“情境化教学方案”,试点教师发现“学生对‘短路’和‘断路’的概念仍易混淆”,教研组再次研讨后,新增了“学生动手搭建电路并模拟故障”的环节,让抽象概念变得可操作;试点后的数据显示,学生对该知识点的正确率从68%提升到了89%。

03
教学案例集

同时,我们还将优秀的教研成果整理成“教学案例集”,收录了“分层作业设计”“小组合作学习评价方法”等20余个实用方案,供全校教师参考使用,让单个教研组的智慧,成为全校教师的共同财富。

教学案例集
分层作业设计


END


扫码关注

微信号:135editor

新浪微博:@135编辑器


排版:135编辑器素材:135编辑器

文字:来源135AI写作仅作占位,请自行替换

头图:本人绘制

图片:来源135摄影图 ID:63653

使用请替换


模板编号: 165736
投诉

手机扫码预览

立即购买