“蒹葭苍苍,白露为霜。所谓伊人,在水一方。”当清晨的第一缕阳光洒在带着露珠的草叶上,白露,这个诗意的节气悄然来临。
白露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十五个节气,也是秋季的第三个节气。当太阳到达黄经165°时,便迎来了白露。此时,天气逐渐转凉,昼夜温差加大,水汽在夜间遇冷凝结成细小的水滴,附着在花草树木之上,在晨光的映照下,宛如颗颗晶莹的珍珠,故而得名“白露”。
随着秋季的深入,北方的冷空气开始活跃,频繁南下,而南方的暖湿气流则逐渐减弱。冷暖空气交汇,使得空气中的水汽含量增加,加之夜间地面热量散失较快,气温迅速下降,水汽便容易凝结成露。
从科学角度来看,白露的形成与大气环流和太阳辐射的变化密切相关。
白露时节,各地有着丰富多彩的习俗,这些习俗不仅是人们生活的智慧结晶,更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。
在浙江温州等地,有过白露节的习俗。人们会采集“十样白”(即十种带“白”字的草药,如白木槿、白毛苦等),与乌骨白毛鸡(或鸭子)一起炖煮,据说食后可滋补身体、去风气(关节炎)。
在福建福州,白露这天有吃龙眼的习俗。龙眼本身就有益气补脾、养血安神等功效,当地人认为在白露这一天吃龙眼,对身体大补,有延年益寿之效。
此外,在江苏太湖一带,白露时节会举行祭禹王的香会。禹王是传说中的治水英雄大禹,太湖畔的渔民称他为“水路菩萨”。每年正月初八、清明、七月初七和白露时节,这里都会举行祭禹王的香会,祈求他保佑风调雨顺、渔业丰收。
白露,是大自然赋予我们的一首优美诗篇。此时,大地换上了五彩斑斓的秋装,枫叶渐红,稻谷金黄,处处洋溢着丰收的喜悦。清晨,漫步在乡间的小路上,脚下的草丛中布满了晶莹的露珠,仿佛是大自然洒下的璀璨珍珠。远处的山峦在晨雾的笼罩下若隐若现,宛如一幅淡雅的水墨画。
在文人墨客的笔下,白露更是充满了诗意与柔情。杜甫的“露从今夜白,月是故乡明”,通过白露这一节气,抒发了对故乡的思念之情;白居易的“可怜九月初三夜,露似真珠月似弓”,则用生动的比喻描绘了白露时节月夜的美景。
排版 | 135编辑器
图片 | 135摄影图ID:89112
文字 | 135AI写作
头图 | 笔格设计ID:767891
版头“白露”毛笔字ID:151040为135自带艺术字贴图,
不可修改文字内容
版头印章ID:103641
文字仅做模版占位展示,购买后请自行替换